爐具網訊:“目前,我市主要推廣5種清潔供熱方式,分別是煤改氣、煤改電、生物質取暖、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其中,采用煤改氣最多,生物質取暖是今年的創新,集中在陵城區。”山東省德州市住建局城建科工作人員王金寶說。因地制宜實現清潔取暖改造“最優解”,推進清潔取暖工作,讓群眾“用得起、用得好”是關鍵。
自2017年啟動農村清潔取暖改造至今,德州市通過“氣代煤”“電代煤”“生物質改造”等方式,累計有84.8萬戶村民實現清潔取暖。“實施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改造是改變農村傳統取暖方式、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舉措。”近日,德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李希巖介紹。隨著德州市農村地區清潔取暖工作的不斷推進,今年全市又有13余萬戶居民取暖用上清潔能源。
陵城區住建局供熱服務科科長曹冬升介紹,目前全區累計清潔取暖改造6.9萬余戶,其中,前5年主要采取“氣代煤”方式,共改造5.5萬余戶,今年在學習先進地市經驗的基礎上,投資5435萬元,對12個鄉鎮、626個村的1.4萬余戶進行了生物質取暖改造。
陵城區臨齊街道后劉泮村是試點村,有67戶進行了生物質取暖改造,村民宋雪瑞說:“爐子原價2600元,政府補貼2300元,自己拿300元;每噸生物質顆粒1300元,政府補貼500元,價格比普通煤便宜,不僅耐燒還干凈,大家都愿意用。”
陵城區鄭家寨鎮李廷輝村的村民用上了生物質炊事取暖爐
據了解,生物質炊事取暖使用的生物質顆粒主要以木材加工產業下腳料為原料,屬于可再生資源。具有發熱量大、硫含量低、供熱效果好、安全環保等特點。“生物質供暖改造,戶均花費降到五六千元,居民家里溫度上去了,供暖的成本降低了。”曹冬升表示,這種方式也有助于緩解冬季天然氣供應壓力。
原標題:德州:84.8萬戶村民樂享“綠色暖冬”
掃碼申請加入
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